作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
2015年4月17日·北京
尊敬的黄浣碧女士,尊敬的阚宁辉秘书长,与会的各位前辈、各界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走过了桃花争艳、海棠飘香的初春,我们团聚在宋庆龄故居,纪念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记者、作家。
宋庆龄在世时,这里曾是爱老常来做客叙旧的地方;宋庆龄逝世后,这里是爱老参加活动、为宋庆龄写传的场所;特别是我们今天所在的故居文物库,是爱老为宋庆龄事业立下的又一大功劳:他在疾病缠身的最后时光,为文物库立项的事情给国务院写信,相关领导收到信后马上批复立项。因此我想,在宋庆龄故居缅怀爱泼斯坦,是最适宜、最有意义的。
爱泼斯坦曾说:"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身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中国就是我的家"。原本来自另一个国家,但他同中国人民一道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90年的人生历程,有82年在中国度过。其间经历了种种坎坷、波折,甚至生死关头的考验,却始终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最宝贵的情感都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
爱泼斯坦传奇的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的沉浮与改革开放的巨变。他用手中在笔,记录了中国百年曲折而不平凡的历史。抗战时期,他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参加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并前往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他以令人信服的笔触,向世界报道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与援助。建国初期,应宋庆龄之邀,他回到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的创建,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为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几十年来,他以新闻记者和作家独特的视角和革命激情写下了一部部、一篇篇颇具影响力和震撼力的佳作,生动记录了中国近百年的时代风云和沧桑巨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爱泼斯坦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广泛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发挥了独特作用。
爱泼斯坦同宋庆龄的友谊长达半个世纪,他是宋庆龄最信赖的朋友之一。他以惊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历经十年完成了《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真实记述了宋庆龄的传奇经历,准确描述了她的精神世界,被誉为同类传记中最客观、最准确、最权威、最详实的佳作,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宋庆龄逝世后,作为其生前志同道合、最为信赖的挚友,他致力于宋庆龄的未竟事业,亲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指导基金会的工作,以其对宋庆龄的深情厚义和对宋庆龄基金会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常参加基金会的决策会议和重要活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爱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和伟大实践者,他的赤诚、勇气、执着与奉献精神,赢得了世人广泛赞誉和爱戴。在其大寿之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亲临祝贺,并称赞他"既是我们心心相印的好同志、好朋友,又是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
爱老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爱老对宋庆龄事业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爱老风趣幽默的话语还在回响。这十年间,爱老的一个个愿望逐步实现:故居的文物库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来到故居参加活动,爱老一生珍藏的信札、文物、书籍、资料由夫人黄浣碧女士妥善赠与相关机构,爱老的著作、爱老与宋庆龄的书信集陆续出版,等等这些,都是对爱老最好的纪念。
今天,在爱老诞辰100周年的时刻,我们为他举办展览、发布新书,不仅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更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学习和发扬他的崇高精神。我们要像爱老那样牢记宋庆龄的嘱托,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热爱人民,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时刻牢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的神圣宗旨,时刻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纪念活动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福利会、《今日中国》杂志社等许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爱老的夫人黄浣碧女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表示诚挚的感谢!
最后,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 故居管理中心)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