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集锦>第五届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媒体报道
南都网:在中国交世界的朋友——国际青少年交流营埃及团队特稿
发布时间:2014-08-03 15:55

  来源:南都网

  独特的毛利舞蹈,神秘的印度风情,奇妙的中东文明……2014年7月,第五届宋庆龄基金会国际青少年交流营迎来了四百多名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这些来自26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聚集在中国,共同度过了美好的一周。在这批孩子中间,有一队来自北非的营员引起了其他国家孩子们的格外注意,他们热情大方,活力无穷,一路充满欢声笑语。这群来自文明古国埃及的孩子们,为这次的交流营增添了一笔亮色。

  热情

  提起旅程中的埃及孩子们,其他营员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经常唱起的、朗朗上口的口号。"埃及,埃及,埃及,我们是埃及人,在中国交世界的朋友,我们是埃及人!"他们的这段口号精炼上口,搭配上12个埃及孩子和老师节奏分明的鼓掌和欢呼,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他们把这段口号带到了长城和大漠,也把它留在了国际友谊林新种下的树苗边。"这段口号是他们来中国之后为了这趟行程特别准备的,"服务埃及团队的志愿者徐宁宁说,"从接机的大巴上就一路唱到了最后。"刚刚在中国度过自己十五岁生日的埃及小姑娘萨尔玛是这段口号的创作者。她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脸上一直雀跃着兴奋的笑容:"来到中国,我想通过这个口号展示我们的热情。"小作者萨尔玛的这次神来一笔并非偶然,她每周都坚持文字创作,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出镜记者和作家。"也许有一天,你也能读到我写的书。"谈起未来,萨尔玛充满了期待与自信。

  团结

  与其他三五成群的小营员们不同,埃及的孩子们总是集体活动。无论是国家日的展示,还是开幕式的表演,埃及的营员们都一个不落地为观众们献上了演出。为了行程最末的毕营式,埃及的十名营员还在繁忙的旅途中抽空排练了一个集体舞蹈。他们一起设计道具,讨论动作和路线,互相指出对方的有点和不足,忙得不亦乐乎。

  在记者采访埃及女孩萨尔玛时,一边路过的其它埃及孩子纷纷涌上前来。他们热心地向记者介绍萨尔玛文笔优秀、活力十足,旁边的主人公萨尔玛听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作为埃及众多足球爱好者中的一员,埃及男孩伊哈每天都会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踢球。即使在夜色深沉的克什克腾草原上,人们也总能看到这群孩子在一起奔跑的场景。"他们总是集体行动。"当被问起埃及团队的特点时,徐宁宁这么说道。

  友谊

  作为中国人民一直以来友好的伙伴,埃及孩子一直很珍视这次中国之旅,也十分渴望在旅程中与其他营员建立新的友谊。在采访中,他们提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朋友"."我来中国的目的就是交朋友,"当被问起这次中国行与之前的想象是否有所不同时,萨尔玛激动地说,"现在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和我的期待完全一致。"另一位埃及营员阿拉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中国孩子教给他们的汉字和拼音,下面还有其他孩子教授的马来西亚文和其它文字。

  埃及孩子们对19日下午国际友谊林的植树活动还记忆犹新。"这是对中国和埃及的友谊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少年儿童科技馆新址前,埃及营员们展开巨大的埃及国旗,与自己一土一锹种下的树苗合影。他们不停欢呼着"China"和"Egypt",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或许五年后十年后我再来北京,还能看到这棵树。"伊哈不无兴奋地说道,"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是吗?"旅程结束后,埃及孩子们与同车的伙伴们分享了自己带来的埃及大枣,还一路分发小小的埃及纪念品,甚至把毕营式上表演用的道具金字塔送给了他们的朋友志愿者徐宁宁。"我会把这个带回家留做纪念。"徐宁宁有些不舍地说道。

  热情、真挚、活力十足的埃及团队是这次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也是来自世界的四百多名营员的一个真实的缩影。正是这群欢快活泼的孩子,彼此交流互动、建立友谊、分享快乐,为这趟旅程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

  (南都记者吴斌 季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