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罗德岛是希腊爱琴地区文明的诞生地之一。如今,世界文明在这里交融共生。10月3日至7日,罗德岛迎来了“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第十届年会。约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专家和学者济济一堂,就相关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是世界上第一个倡导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开展对话的非政府论坛,其宗旨是联合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捍卫人类的精神和文化价值,倡导各种文明之间的建设性对话,为应对新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实现世界人民和谐共处。
“社会政治变革到底是对话的机遇还是挑战”,“中国和合学有助于推动全球和平与正义”,“企业不能只追名逐利,要有社会责任担当”,“何为现代大学的典范”……会场上,满腹经纶的学者们滔滔不绝地宣讲着自己的观点。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哲学教授考恩施乐指出,文化、地域上的差异比政治差异更重要,只有理解了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他说:“否定其他文明,固守自己的文明,或者粗鲁地将自己的文明强加在他人身上,这些愚蠢的行为只会制造麻烦和冲突。”
历史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极,“文明对话”论坛上自然少不了中国声音。在本届年会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应邀组织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8名专家学者与会,这些学者参加了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领域的4个论坛分会的主题发言。
“中国代表世界文明的重要一极,我们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在振兴过程中也需要接触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他国文明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本届论坛年会主席、俄罗斯前交通部第一副部长亚库宁对中国代表团的与会给予高度评价。在他看来,地域辽阔、民族文化丰富的中国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治国安邦的文明智慧分不开,值得其他国家研究和借鉴。
中国代表团团长、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李宁表示,论坛搭起的非官方对话机制营造了对话主体间的平等地位,独立思考的对话环境,在化解偏见、消除矛盾、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和文化间对话处负责人斯特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她认为,中国倡导的“和而不同”原则为这种对话模式提供了新的视野。她说:“这里需要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也将通过这个平台传递得更远、更广。”
论坛大幕虽已落下,但相关的对话仍在继续。在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深入变革的时期,唯有在尊重彼此历史和文化传统基础上开展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国家之间、人民之间才有可能消弭隔阂、增进了解,在经济全球化中和谐相处。
(本报希腊罗德岛10月7日电)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