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读书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家庭和学校(1)
我是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人。磁县地处世界著名的华北黄土平原,境内河渠交错,阡陌纵横,农业发达,是中国小麦的重要产区。人口密集,文化和教育比较发达。磁县是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代魏国建置的磁州。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矿和瓷土(磁县人把瓷土也称做磁土)。磁州窑生产的民用陶瓷是中国北方的名品,在国际上也享有相当声誉。磁县与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相邻,有1906年建成的京汉铁路通过。
1913年初,我出生于一个教职员兼地主的大家庭,原名王汝梅,全家三房有十五六口人。父亲王浩然受过中等教育,曾任县府督学和实业局职员。他注意到我爱读书,就抓我诵读古文,如《论语》、《孟子》、《幼学琼林》等,可惜我十二岁时他病逝了。临终前他嘱咐我母亲,要当时在保定工业学校读书的哥哥回家帮她主持家务,而让我继续读书。我母亲是个善良勤劳而又开明的家庭妇女,她鼓励孩子们读书,让过了门的大儿媳妇继续上学,成为教师。我有两个伯父,大伯父王豁然,一生务农;二伯父王欣然(号向荣),是位有声望的学者和教育家。二伯父幼年时也因家贫上不起学,私塾老师看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便决定资助他专心读书,直到他考取清朝的“拔贡”。此后他深入儒学研究,广泛涉猎西方学术思想。民国后他应地方当局要求回磁县当教育局长,创立磁县中学,之后,他长期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任教。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他的五本著作,都成为当年大专院校的教材。他自学日语,翻译出版过日本学者的伦理学著作。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日军侵占磁县,日本人要他出来当县长,他极为愤怒,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尊严,不为侵略者做事。据说他用日语把日本人骂走。随后,他到磁县西部太行山麓的紫金山隐居,直到病逝,“赍志而殁”。二伯父生活简朴,为人正直,忠贞爱国。我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多得于他的教导和影响。我上初中时,每天放学回家,很喜欢到二伯父书房里找书读。他藏书甚多,称得上汗牛充栋,成为我的乐园。正是在那里我读到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我喜欢读鲁迅的著作,觉得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我开始懂得如何做人以及探索事物的本质。鲁迅的杂文成了我一生的良师益友。在那里,我也读到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
回顾我的求学经历,也是一波三折。由于战乱的影响,我不能在家乡完成高中学业,就到北平寻找机会。1929年秋,我考入锦州东北交通大学预科,远走东北,到锦州去读书。在交大,我们这些学生热心研讨如何开发葫芦岛,以抵制日本侵略者控制了的旅顺和大连,另辟中国自己能控制的国际交往港口。1931年9月初,我刚升入东北交大本科,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并占领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日本要吞并中国东北三省。拥有二十万东北军的张学良将军在南京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的胁迫下,下令部属撤退进山海关,整个东北大好河山迅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三千万东北同胞成了日寇任意奴役、宰杀的亡国奴。我们交大的学生,每天看着东北军官兵乘一列列火车经锦州开往山海关,痛心疾首,愤懑已极。不久之后,我同大批东北同学也搭车入关,回到北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国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温床和大熔炉。此后,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五省自治,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激发了伟大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大潮。
1932年秋,我考入燕京大学。坐落在北平城外西北郊区的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私人财团和个人捐资兴办的,先后在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注册和获得批准。根据政府规定,中国教育家吴雷川出任校长。原校长,中国出生的美籍神学家司徒雷登改任教务长,实际上掌管全校工作。
当时燕大的学术气氛比较浓厚,教学思想比较自由开明,在图书馆里可以看到马、恩、列、斯的一些著作的英译本。司徒雷登是基督教徒,但他主张宗教与大学教育分离,学校世俗化,不要求学生信教做礼拜。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学校重视聘请中外知名学者任教。师资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中国教授、讲师日益增加,占三分之二。在中、外籍教授、讲师和他们的夫人中,许多人理解和同情学生的进步思想倾向和他们的抗日爱国主张,支持他们的活动。突出的如新闻系讲师、有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海伦·斯诺,心理学教授夏仁德和赖朴吾等。夏仁德常把自己的客厅借给进步学生开会用。例如,1936年3月初,我借用夏先生的客厅,供*华北局书记林枫同志同燕大、清华四五位党员会晤和讲解形势政策。这些外籍教授不单是我们的师长,还成了我们的知心朋友,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我永远敬重和怀念他们。至于燕大的同学,有许多后来成为新中国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务活动家。现在我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中,燕大出身的占相当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