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集锦>黄华逝世>头条新闻
缅怀黄老——记黄华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难舍情怀
发布时间:2010-12-01 12:41

  2010年11月24日,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黄华同志与世长辞。作为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顾委常委,黄老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一大损失。回顾黄老的一生,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深受宋庆龄的影响,并为继承和发展宋庆龄的事业沥尽心血。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二任主席,黄老用他的智慧和热情引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为继承宋庆龄的未竟事业,弘扬宋庆龄的伟大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老逝世的消息传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大家在悲痛之余,又回忆起当年黄老带领基金会拼搏奋斗的情景,遂成此文,以此缅怀和纪念黄老。

  崇高使命

 

  1992年5月,黄老担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他十分珍惜这一神圣使命,能够接力宋庆龄的事业,黄老觉得“十分荣幸,责任重大”。

  其实,早在学生时期,黄老就对宋庆龄满怀景仰,并深受其影响。在黄老的回忆录中,他深情地写道:“我早年即敬爱宋庆龄同志,她高风亮节,一直站在人民革命事业的前沿。”1935年,黄老正在燕京大学求学,耳闻目睹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妄图侵吞华北五省和平津的滔天罪行。然而,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主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当时,黄老和众多青年学生一道怀着对祖国、民族命运无比担忧的心情,不畏白色恐怖,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向平素十分景仰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她对青年学生爱国行动的支持和指示。很快,通过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传来了宋庆龄坚定的声音--‘行动,最重要的是行动’!“在宋庆龄的鼓舞下,黄老领导和参与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中。

  1936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被获准到陕北苏区采访,黄老为探求救国救民真理,不顾毕业在即,欣然答应作为斯诺的翻译一同前往陕北,这也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时隔50多年之后,黄老接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继续在宋庆龄的旗帜下,在民间外交、两岸交流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宋庆龄精神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开门办会

  在接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之后,黄老围绕国家大局,针对当时的社会需求,对基金会事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结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宗旨,提出了”开门办会“的工作方针,即广泛利用国内外的社会力量,依靠国内外友好团体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推进基金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开展民间外交方面,黄老继承和发扬了宋庆龄广泛联系国际组织和友人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自身在外交工作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不断拓展基金会民间外交工作的领域和思路。黄老在基金会工作期间,倡导举办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先后邀请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教科文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各国驻华使节及夫人来到宋庆龄故居,接待了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索菲亚、印度总理拉吉夫夫人索尼亚·甘地及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夫人等多位前政要及夫人。以此为契机,基金会与亚洲、欧洲、非洲及南北美洲等许多国家的相关机构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密切了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外宋庆龄基金会的关系,与孙中山、宋庆龄亲属及生前友好的联系更加广泛,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黄老非常珍视同日本的民间交流,坚持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互访,让更多的日本民众全面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继而建立起更加长远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此,基金会曾经多次邀请较大规模的日本基层民众参访团访华,每次黄老都要亲自接待并和客人亲切座谈交流。在黄老的推动下,基金会同日本宋庆龄基金会的合作更加密切,日本宋庆龄基金会不仅通过基金会在宁夏等贫困地区开展了扶贫助学的公益项目,而且成为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在黄老的带领下,基金会在妇女儿童文教福利事业和扶贫助教工作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如设立反对青少年吸烟项目,倡导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西部地区打水窖、架设电缆,解决当地民众尤其是学校师生的生活困难;培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女教师,缓解当地女教师缺乏的状况;建立儿童流动图书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等等。这些项目是我国公益慈善领域最早实施的重要资助项目。时至今日,有些项目仍在继续,有些项目则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言传身教

  在黄老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所具有的立场坚定、勤奋严谨、开拓进取、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影响和感染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每一个人。在大家眼中,黄老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

  对于基金会开展的许多工作,黄老都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他认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是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名字命名的人民团体,所以宣传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崇高思想是其首要工作。他说:“她(宋庆龄)的知名度很高,但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未必很了解她的多方面的成就,所以不断地向不同的对象(宣传以)增进人们对宋庆龄的伟大之处的了解,是基金会的一个长期重要的任务。”在黄老的倡导下,基金会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海内外及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宋庆龄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次,在宋庆龄故居举办的由各国驻华外交官及夫人参加的联谊会上,黄老和爱泼斯坦(宋庆龄挚友)身体力行,亲自向大家讲述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所开展的工作,希望通过他们向海外更多的人宣传,以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与合作。

  黄老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2000年,黄老率团赴日访问,作为一个资深的外交家,凭着自己多年来对外交工作的把握,完成出访任务应该游刃有余。但是临行前,黄老还是专门约请了外交部主管日本事务的负责同志,详细了解当时中日关系的情况和相关政策,为出访做了充分的准备。多年之后谈及此事,基金会的领导仍然记忆颇深。

  在对外工作中,黄老始终坚持以理解和包容的胸襟,与国际友人真诚沟通,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在他出访日本期间,日本友人小坂哲琅的夫人小坂主和子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礼服裙带铺在餐桌上,用日本招待最尊贵客人的礼仪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当得知黄老去世的消息后,小坂哲琅先生迅速与基金会联系,专程从日本来北京送别他的中国老朋友,并深情回忆起当年黄老在他家做客的情形。黄老用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长者风范,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和爱戴,也值得每一个基金会人永远学习和铭记。

  牵挂依然

  2001年,由于年事已高,黄老辞去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职务,担任特别顾问。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行的四届一次理事会上,黄老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现任主席胡启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短短的瞬间,包含了太多的依恋,也寄托了黄老对于宋庆龄事业的无尽期许……正如他在四届一次理事会上的致辞中所说:“如今,我已和基金会的同事们一起工作了十个春秋。这十年,我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宋庆龄基金会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让我深为感慨的,那就是通过这些年做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更加感到宋庆龄的崇高与伟大。宋庆龄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求索进取的力量。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在担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特别顾问的日子里,黄老依然牵挂着基金会事业的发展,眷念着基金会的每一个人。2007年元旦前夕,黄老夫妇专门用两人的合影照片制作了一张贺卡,为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黄老亲自提笔写道:“宋庆龄基金会全体同仁新年快乐合家幸福”,落款还附上了两人的亲笔签名。小小贺卡写满了黄老夫妇对基金会全体同仁的关心和深情,也让大家感觉到了浓浓的暖意。

  令黄老更为欣慰的是,在他94岁华诞之际,基金会为黄老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实现黄老家中和基金会双向语音、视频交互,使现场领导和在会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共同为黄老送上生日的祝福。在基金会精心编辑的视频里,介绍了基金会新的办公环境,同时也寄托了大家对黄老发自内心的爱和祝福:“通透的楼道是我们的宣传长廊,这里有不少黄老的照片,我们都很熟悉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黄老,祝福黄老。”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为黄老祝寿,不仅要传递所有人的祝福,更因为黄老是基金会信息化建设的首倡者。黄老从80多岁开始学习电脑至今,“网龄”已经有十几年了。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向黄老展示了基金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让黄老感觉到了全体同仁的真诚,他动容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就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会领导到医院探望黄老,那时病榻上的黄老已经不能说话,但却用笔艰难又饱含深情地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祖国万岁”,对于一个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人来说,这是发自内心的最自豪的呼声。

  “一息尚存,奋斗不止”,黄老的声音又清晰地在耳畔响起,基金会宣传廊上黄老照片里的笑容依然灿烂而又慈祥,每一个基金会人,能告慰黄老的,唯有加倍努力地工作。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愿黄老安息!

 

(供稿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