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来讲堂·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未来讲堂|许振超——“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劳动模范
发布时间:2021-08-20 10:09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点击收听音频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这是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兼职)许振超的“座右铭”。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在青岛港成为人尽皆知的“许大拿”,在工作中创造出的“振超工作法”更是为青岛港提速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之所以能把工作做到极致,在许振超看来,都是得益于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许振超,1950年出生。1974年,他来到青岛港当上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锹清理,许振超的心里十分内疚。

  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休息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在一次施工作业过程中,许振超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诞生”了——“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大家都愿意跟他搭班。

  “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集装箱装卸速度干到第一”,一直是许振超的梦想。同时,他将一个个新想法变成生产实践中的一项项新技术,成为行业一流“技术专家”。

  至今,许振超仍然记得第一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情景。那是2003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地点就在投产不久的前湾港新码头。当晚,下了夜班的工友守在码头上,第二天上白班的人也提前来到现场,见证振奋人心的时刻。从晚上8点开始,许振超和工友连续鏖战6个多小时,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一举打破当时单船每小时装卸336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此后,许振超团队又先后9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

  练绝活之余,许振超还在岗位上勇于创新。他经多次试验,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了节电器,全年节约电费600万元;他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等技术改造,填补了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2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接近于零……

  如今的许振超,仍然经常在青岛港为他设立的“许振超大师工作室”里,和新一代码头工人,围绕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开展以高效服务为目标的创新。以许振超名字命名的“振超精神”也已经成为广大产业工人学习的榜样。许振超说:“‘振超精神’虽然用了我的名字,但它实际上是我们当代工人的一种精神。对于工人来讲,热爱劳动这个信念应该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需要认真去做几十年乃至一生。”

思考题

  同学们,许振超说:“对于工人来讲,热爱劳动这个信念应该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需要认真去做几十年乃至一生。”那么在学习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信念应该是你始终坚持的呢?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天时

  播音员,北京广播电视台文学编辑,新闻广播节目监制。参与编播录制的纪实文学作品《掩不住的阳光》《另一半中国史》获广播影视专家奖,《另一半中国史》获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播讲作品:《张之洞》《孙中山》《孙立人》等十多部人物传记作品。编辑录制的纪实文学《回鹿山》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