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2010年12月,杜富国带着父母的嘱托,从红色遵义出发,踏上了从军路。
得知部队即将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杜富国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
有人告诉他扫雷非常危险,他说:“怕死就不来当兵了,现在人民有需要、国家有号召,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2015年6月,杜富国如愿成为扫雷大队的队员。杜富国刚到扫雷大队时,由于文化基础薄弱,首次理论摸底考试都没有及格。一向不服输的他把排雷理论知识点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背。几本扫雷教材都被他翻得卷了边,里面满是圈圈点点的红笔标注。
查看杜富国的理论考试成绩表,从不及格到90分,他用了45天;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所有课目被评为全优。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学会5分钟,学精要5年”。为把探雷器练成“第三只手”,他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埋设位置、判明种类。
西南边疆雷场多在深山密林,葱葱郁郁的植被下藏着数不清的凶险残酷。在杜富国负伤的猛硐乡,就有上百人被地雷炸死、炸残。百姓的生死安危,令杜富国和他的战友们时刻挂怀,他们对“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这10个字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个个争着要上雷场。
一次,在搜排4号洞雷场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区域时,战士们向下清理了近半米,都是生活垃圾。路过的村民说,这里踩踏过多次,肯定没雷。杜富国却说:“如果我们遗漏一个角落、遗留一枚地雷,老百姓踩到可能就没命了。”最终,他们在周边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火箭弹2枚。
在马嘿雷场作业时,发现一枚性能不稳定、杀伤力大、装有诡计装置的59式反坦克地雷,他主动请战,拉下面罩“抢位”作业,成功排除了全队首枚反坦克地雷。
自参加扫雷作业以来,杜富国千余次进出雷场,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排除各类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险情20多起。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云南边境排雷行动中面对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双眼。
事后,杜富国回忆受伤情景时说:“那个时候不容人有任何犹豫和思考,我是下意识的。”“让我来”,已经成为他的身体记忆。
负伤后的杜富国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在失去视觉、触觉和平衡多重反馈的状态下,为了独立完成从病床走到桌子旁拿杯子喝水这个简单的动作,杜富国就训练了无数次。在逐渐适应了没有双手双眼的生活后,杜富国尝试着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他说,“请大家放心,我会以战士的担当、冲锋的姿态,战胜困难挑战,努力追梦圆梦,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新的人生篇章。”
思考题
同学们,请思考,杜富国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彰显了一位共产党员什么样的精神品格?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刘炜
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炜炜道来》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提名奖。参与主创并担纲主持的节目两获中国新闻奖。公安部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