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来讲堂·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未来讲堂|黄大年——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发布时间:2021-08-13 08:56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点击收听音频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是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话。

  黄大年,1958年出生,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所研究的领域我们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却十分重要。近年来,全球都面临地表浅层的矿藏“资源枯竭”的问题。向地球深部要资源,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此前,黄大年在英国工作了18年,从事的正是通过快速移动平台,对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实施精确探测的技术研发,是这个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2009年,黄大年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2010年,科技部一个航空重力梯度仪的项目找到黄大年,他说:“这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研究,我愿意做。”

  在外国长期对华封锁的情况下,中国想要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非常艰难。黄大年跑遍了与航空重力梯度仪研究相关的科研院所摸“家底儿”,然后把自己关进办公室。

  入夏时节,黄大年穿着T恤衫、大短裤,坐在屋子中央,专注地在电脑上敲着字,核对数据;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个面包。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坐着午夜航班出差,飞机上还在改PPT……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拼,黄大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黄大年作为主持“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掌握着5亿多的科研经费,向他来要项目的人不少,但他从不徇私情,而是放眼全国,寻找最适合的科研单位一同攻关。

  在黄大年的心中,“国家利益”是唯一的标准。在他的感召下,很多海外科学家也都选择了回国报效。

  回国短短7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其中,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究,更是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程。在他的推动下,2016年9月,一个辐射多学科的科研特区“交叉学部”在吉林大学初步形成,而极度透支的7年,却让黄大年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在病床上,他还不忘和同事、学生讨论科研进展。2017,黄大年在长春去世,年仅58岁。回望他的一生,再去看他入党志愿书上的那段话,仿佛看到那朵浪花在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思考题

  同学们,你怎么看待黄大年入党志愿书中说的话?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王涛

  王涛,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人物)获得者。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东方广播中心首席播音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会长,国家艺术等级考试“朗诵类”考官,国家语言艺术专业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理事,市语协儿童语言发展专委会副主任,上海朗诵艺术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