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来讲堂·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未来讲堂|孟祥飞——“天河”守护人
发布时间:2021-08-12 08:49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点击收听音频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逐渐成为一个热词,高频词。科技强则国家强。大国之间的竞争,本质是科技创新能力之争。因此,一批年轻的科学家走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孟祥飞就是其中的一员。

  孟祥飞,1979年出生,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支部书记、应用研发部部长。立足于“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开拓,他和科研团队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超算模式”,开拓了超级计算机在产业、科研、学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天河”超级计算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2016年成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领域最年轻的项目首席。

  “天河一号”诞生前,中国被排除在世界顶尖超算榜单之外。这是孟祥飞心里的隐痛与不甘。那时候国内超算资源稀少,他一直梦想有一天能用上中国自己的超算。2009年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毕业后,孟祥飞加入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筹备组。那时,位于天津开发区内的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办公楼还是毛坯房,粉白的墙、水泥地面、电缆和网线裸露在外。但与心中灼热的梦想相比,孟祥飞对这一切都不以为意。他说,“我看到了中国超级计算发展的光明未来。我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让‘中国创新’镌刻在世界速度之巅。”

  创业是艰辛的。“天河一号”系统运行之初就实行“7天×24小时”工作模式。往往是这样,工作到深夜,困了,孟祥飞和同事就在大纸箱上合衣睡下……

  仅用7个多月,完成了机房基础建设;3个月,“天河一号”安装与调试告成。持续速度每秒2570万亿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运算1小时,相当全国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天河一号”问鼎全球超算桂冠,在2010年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名列榜首。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获得这项桂冠的国家。

  听到这一消息,孟祥飞热泪盈眶。一个年轻科学家由此看到了奋斗的价值,以及理想的光芒。

  不过,质疑的杂音也接踵而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天河一号’是一台大‘游戏机’。如何让它中看又中用,孟祥飞和他的团队选择直面这一挑战。他们试图在平台上搭建一个有关“药物筛选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软件,以大幅提升新药研发进程。为解决软件部署上遭遇的难题,孟祥飞像“大海捞针”般攻关,不分昼夜地在几十万行代码中逐行排查,经过20多个昼夜上万次测试,终于将一个不起眼的变量“揪”出,完成了软件部署。

  如今,“天河”支撑的各类重大重点项目超过1600项,每天完成计算研发任务近万项,这一规模是欧美超算中心的两到三倍,高峰时段还要排队。“天河一号”支持了众多世界一流研究成果以及产业技术实现突破,真正做到了“中看又中用”。

  面对用户量的激增及更新换代需求,我国开启了以“天河三号”为目标的超算新征程。新超算依然布局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孟祥飞为主创团队主力。根据规划,其浮点计算处理能力将达10的18次方,是现在“天河一号”超算的200倍。

  孟祥飞和他的团队,带着梦想,再次启程。

思考题

  同学们,梦想引领人生。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梦想?请思考,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你们现在需要做哪些准备?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江宁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凤凰卫视、BTV等纪录片解说,有声书代表作《四海鲸骑》《借命而生》等。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