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来讲堂·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未来讲堂|库尔班·尼亚孜——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发布时间:2021-08-07 10:28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点击收听音频

  出生于1964年的库尔班·尼亚孜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小学校长。他是依麻木镇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可当他回到家乡,看到的却是乡亲们贫穷的面貌和落后的思想。

  有一次,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带着患病的孙女去药店买药,他告诉老奶奶,孩子需要进一步治疗,却遭到了老奶奶的斥责:“别人是妒忌我的孩子漂亮,遭到了诅咒才变成这样。”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

  多年前,在乌什县懂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人很少,大多数群众也因此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在他们眼里,世界往往就是几亩地、几只羊。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制约边疆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决不能让它再困扰下一代,必须要让孩子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2003年,他拿出全部60万元积蓄,在依麻木镇创办了幼儿园和小学。

  办学之初,是一片嘲笑声、责骂声,甚至有人说:“库尔班是骗子,办学校是假,挣钱才是真的。”正式分班教学第一天,库尔班才发觉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不到两分钟教室就乱成一团。库尔班担心留不住老师和学生,便到87个孩子的家里逐一家访,并向家长承诺:“学费一分钱都不用掏,两个星期如果教不好,我白给你600元!”

  就这样库尔班有了第一批学生,令他高兴的是,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全面推行,在每一个农村家庭中,孩子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小教员”。

  学校自行编写中华文化教材、开设国学课堂、设立孔子像、教孩子们读唐诗、唱京剧、练书法……库尔班·尼亚孜要让孩子们从小在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加深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十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创办的依麻木镇小学从最初的2名教师、8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40余名教职员工、700余名学生,历届毕业生考入新疆区内初中班的录取率达到87%。2016年,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子。

  库尔班·尼亚孜说:“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识改变命运。”

思考题

  同学们,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不通是制约边疆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从库尔班的做法中,你看到哪些情怀?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晓茹

  青岛故事广播主持人,小说演播者。演播作品《婆媳一家欢》《婚刺》等。曾为多部影视剧配音。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