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事>理事关注
理事有话说(六十三)王勇《京剧:从“漂洋过海”到“线上出海”》
发布时间:2024-02-18 10:16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王勇

  1930年初,梅兰芳率剧团漂洋过海远赴美国,于2月17日在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剧院演出。与其同行的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在《梅兰芳游美记》中记述:“过道里站满了观众,包括各行各业的3000余人。”其后,梅兰芳赴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等城市共演出72天。近百年后,在现代化视听与古典美学交相辉映的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乘着数字媒介的翅膀,国家京剧院真人秀节目《京剧练习生》向全世界直播,外籍学员李龙(Nadim Daib)公演《三岔口》选段,京剧艺术创新形式“线上出海”,观看量达212.4万。

  从“漂洋过海”到“线上出海”,“来自古老东方的神秘戏剧”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在世界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正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绘就艺术画卷、共同发展文明生态的中国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国家级演出品牌享誉海外

  国家京剧院的历史可上溯至成立于1942年的延安平剧研究院,其前身中国京剧院正式成立于1955年,首任院长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并汇集了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肩负对外文化交流使命,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近十年,国家京剧院先后赴4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112批次、3368人次,开展演出、讲座460场,观演人数超过35万人次。

  2015-2019年,国家京剧院连续五年赴英国伦敦孔雀剧院、莎德勒·威尔士剧院等大型剧场演出,受邀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播节目中现场表演,在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举办京剧艺术讲座,《卫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伦敦标准晚报》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专栏报道。国家京剧院享有盛名的经典剧目《杨门女将》在英国、美国、白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俄罗斯、葡萄牙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十余个国家演出,场场爆满,受到热烈欢迎。自20世纪50年代始,梅兰芳、李少春等剧院艺术家率团访日,至80年代,在出访演出基础上,剧院与日方探索合作创排剧目,共同创作了京剧、歌舞伎同台的神话题材剧目《龙王》,主演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国家京剧院定期派团访日巡演,每次行程都持续两个月以上,横跨30余个城市,观众超10万人次。2014年巡演中,在金泽的演出谢幕时,一位观众临时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好”字高举过头顶,而当幕布再次升起时,“好”字变成了两个字“很好”。在冈山的演出谢幕时,有观众冲到台口,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高呼:“我非常感动,我非常感动!”2017年巡演中,日本观众举起“由衷感谢文化使者,中日友好万古长青”的条幅。

  如梅兰芳言,“盖兰芳以为中国戏剧乃为东亚历史上人类之实迹蜕化而来之特种美术也”,“特种美术”其特殊性在于具有一套完整、独立的表达体系,讲述民族历史、彰显民族神韵,但同时也具有表现“人类之实迹”的普遍意义,描绘朝向人类生命价值的共同问题,超越语言形式,“超越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国粹京剧正是以这样的艺术智慧闪耀在世界舞台。近年来,国家京剧院在以色列、巴勒斯坦、阿联酋、印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出,以西皮二黄奏响这条穿越千年、联通世界的和合大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秉持开放包容,以京剧语汇演绎西方经典

  历经“徽汉合流”“花雅竞盛”,京剧具有多元融合、包容并蓄的历史基因。国家京剧院创排的实验京剧《浮士德》《杜兰朵公主》《尼伯龙根的指环》等,跨越古今、沟通中外,融合东西方艺术经典,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积极以中国语汇讲述世界故事。

  2015年,国家京剧院汇聚中国、意大利、德国三国艺术家,联合创排了实验京剧《浮士德》。该剧在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开幕式上为中德两国元首及上百位中外嘉宾演出,2017年赴德国威斯巴登、杜伊斯堡、卡塞尔、萨尔布吕肯4个历史古城开展巡演,为期半月,收获高度好评。创排以来,该剧在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演出超过百场。继《浮士德》后,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再度合作推出实验京剧《杜兰朵公主》,中意双方艺术家共同解读“中国公主”的动人传说,以京剧为本体,融合中西方戏剧元素,探索实践戏剧艺术的多元意境。2019年,该剧在意大利博尔扎诺、普拉托、摩德纳、费拉拉、卡萨尔马焦雷、罗马6个城市巡演21场。在艺术表现层面,实验京剧《杜兰朵公主》与歌剧《图兰朵》完全不同,京剧舞台丰富的表现手段、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华丽的服饰妆扮引起意大利观众的极大兴趣,巡演受到了热烈欢迎。

  2019年,剧院受邀与德国欧洲青年乐团之友协会联合制作实验京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作为北京和柏林建立友城关系25周年活动的闭幕演出节目,在柏林连续公演3天。该剧首次实现了中国京剧演员和德国演员同台演出,在融合京剧、歌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还创新性地以中、德两种语言同时演绎。

  目前,国家京剧院正与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合作,根据普希金著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创作实验京剧《奥涅金》。该剧在诗剧风格基础上汇入当代视角,加强传奇色彩,设置中俄两组人物,在同一条故事线的演进中,跨越时空并最终交织融合。“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京剧艺术在与他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获得了更丰富的创作土壤,并因其持续释放的舞台魅力拓展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情感交流。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国粹艺术线上出海

  Nihao Peking Opera!这是国家京剧院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账号名称,洋溢着可爱、俏丽的文化气息。近年来,国家京剧院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ikTok平台开设账号,持续发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图片、视频、直播等,收获粉丝量超162万,浏览量超1.15亿次。

  系列短视频《看我如何玩儿转京剧》以具有京剧特色的“开箱”为切入点,通过代表性角色讲解京剧的身段、步法、唱腔,舞美老师打开戏箱介绍化妆、服饰、道具,乐队老师介绍文武场特色并演奏经典曲牌,带领线上观众近距离感受京剧的综合魅力。微纪录片《京剧演员的一天》真实记录青年京剧人台前幕后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他们与京剧之间的真挚故事,纪录片中不仅有青年演员带来的热情演绎,还有耄耋之年京剧艺术家的谆谆教诲,展现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的人文底色。还有《60秒学京剧》《戏游记》《京剧实习生——米娜的观察日记》等多角度展现京剧文化的线上内容,获得了大批海外粉丝的点赞、关注。围绕剧院演出项目,推出“大练功”“有戏”等直播活动,中英双语主持带领观众走进排练厅、剧场后台,沉浸式体验京剧艺术的别样魅力,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在直播时留言互动,表示想现场看一台京剧演出。

  自2021年起,国家京剧院连续三年以“云大戏、过大年”为主题,采用5G+4K+VR模式,在春节期间推出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海内外演播,配合中英文字幕,加入云导赏、云解说、云包厢等环节,降低观演门槛,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经典剧目《锁麟囊》于2022年开启线上限时直播,《五女拜寿》《春草闯堂》《连环套》《西厢记》《主角》等保留剧目、优秀新创剧目也将借助数字媒介技术线上出海、以飨观众。

  与君相知远,不道云海深。京剧于2010年11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始终坚持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积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多元文化激荡并存的世界文化图景中,国家京剧院将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多优秀作品推动传统艺术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转载自《中国新闻发布》,作者:王勇 国家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供稿:理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