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事>理事关注
理事有话说(五十七)陈博文《夏天孩子需要防暑降温》
发布时间:2023-08-17 14:55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陈博文

  近日,高温天气席卷我国各地,高热、高湿、强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正常人体通过下丘脑的“调定点”设定体温,维持中心温度在37℃左右,当体内代谢和活动产热超过调定点温度时,人体会调动多个系统帮助散热,如呼吸加快、皮肤血流增加、出汗等,大量产热通过皮肤散发。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够成熟,同样温度下,儿童较成人更容易发生中暑。

  一、哪些儿童是中暑高危人群

  1. 精神或运动功能异常的孩子,这些孩子不知道大量出汗需要补充水分,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身体不适。

  2. 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如糖尿病、心脏疾病等。

  3. 在患急性病期间,如发热、胃肠炎等。

  4. 剧烈运动,尤其是对热耐受差、超重或肥胖的孩子,中暑几率也会增加。

  5. 正在服药的孩子,例如服用抗组胺药、利尿药、精神疾病用药等,会影响人体体温调节能力。

  6. 有过中暑病史的孩子,该类人群对高热适应和调节能力差,也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二、中暑的表现

  1.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此时孩子一旦有中暑的先兆迹象,立即将其带离高热的环境,到阴凉通风处,适当饮用温水,擦干孩子身上的汗液便于散热。

  2. 轻症中暑

  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燥,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发热状况,要采取物理疗法进行降温。在症状轻微,孩子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口服含盐的冷开水或者绿豆汤。

  3. 重症中暑

  除以上症状外,出现突然晕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等症状。如果出现昏迷现象,赶紧将孩子转移到阴凉处,迅速拨打120或者就近送医处理。如果有呕吐现象,将孩子头部侧向一边,轻拍背部,排出呕吐物。

  重症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如患者不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三、中暑后救治措施?

  脱离中暑环境→加快散热→合理救治

  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若休息一段时间后,如有缓解应该及时为孩子补充电解质,比如淡盐水,矿物质饮料等,如症状不减反增,或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孩子就医。

  四、中暑的预防

  1. 饮水

  注意补充水分,不能等渴了再喝水。尽量少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可适当多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2. 食物

  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等。大量吃冷饮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3. 外出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晨或晚上,外出时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注意防晒。备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婴幼儿以及酒精过敏的儿童慎用。

  4. 睡眠

  睡眠充足,有助预防中暑。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五、预防中暑保健饮食建议

  1. 多喝汤,如山橙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2. 多吃粥,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3. 多吃蔬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4. 吃瓜果,西瓜、香瓜、黄瓜、猕猴桃等可清暑解渴。

(作者:陈博文 首都儿科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供稿:理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