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宋红梅
沥沥秋雨和阵阵秋风送走了炎热的夏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清凉时节,这个时候有小朋友的家长们要注意了,“秋季腹泻”就要随之而来了,为了小朋友顺利度过这个“多事之秋”,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秋季腹泻”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腹泻是孩子们最常见不过的症状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遇到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腹泻定义为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3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患腹泻3次/人。但是临床上任何情况都不是绝对的,不论排便情况如何,对于任何儿童排便模式的改变均应引起关注。
我国小儿感染性腹泻病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6月至8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急性细菌性痢疾),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种细菌性腹泻呈逐渐减少趋势;另一高峰为10月至12月,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还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称为“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一直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严重胃肠炎最常见的原因。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只需少量病毒即可引起传播。病毒经大便排出可持续约10日,最长可达21日。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其导致的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所以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诺如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爆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疾病负担严重,我国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秋季腹泻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样便,无明显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可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脱水的表现,严重脱水可发生烦躁、精神萎靡、无尿和肾功能衰竭、昏睡甚至昏迷(详见后面脱水程度的判断),严重者可发生惊厥甚至死亡。多数病儿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30%—50%的病儿早期可出现呼吸道症状,也可有厌食、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病程一般为5—7天,诺如病毒或者轻症的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更短;多数为自限性,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迁延性腹泻。
秋季腹泻病儿的大便常规常常没有明显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但是病毒学检查会发现相应的感染原,如检出轮状病或诺如病毒则可明确诊断。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均可通过人传人或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秋季腹泻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包括:(1)及时准确评估有无脱水以及脱水的程度;(2)早期应用口服补液预防和纠正脱水;(3)继续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尽量减少静脉输液;(4)给予补锌和非特异性止泻药物;(5)尽可能减少抗菌素的应用。
判断孩子有无脱水,可以根据下面的表格判断:
无脱水征和轻度脱水征的患儿可在家庭治疗,但是家长需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对病情未好转以及出现下列任何症状的患儿必须及时送医院:
① 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② 不能正常饮食
③ 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
④ 高热(<3月龄38℃以上,>3月龄39℃以上)
⑤ 脱水体征明显:明显口渴、眼凹、烦躁易激惹、萎靡
⑥ 便血
⑦ 年龄<6月龄、有慢性病史、有合并症状
补液纠正脱水:
不论患儿是在家、急诊科还是在院内接受治疗,治疗目标均是补充人体所需的和持续丢失的液体。而且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口服补液方法与静脉输液一样有效,口服补液是急性感染性腹泻有效及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法,推荐使用低渗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
具体方法为从患儿腹泻开始,就给予口服足够的ORS以预防脱水,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的量(<6个月者:50 ml;6个月—2岁者:100 ml;2—10岁者:150 ml;10岁以上的患者随意),直至腹泻停止。家长评价宝宝补液是否充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参考尿量,至少应该保持尿量与平时相当。
饮食治疗:
早期进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去乳糖饮食可以缩短患儿的腹泻病程。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开始后尽早恢复进食,给予与年龄匹配的饮食,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年龄较大的儿童,饮食不加以限制,包括谷类、肉类、酸奶、水果、蔬菜。尽可能地保证热量供应,在急性腹泻病治愈后,应该额外补充因疾病所致的营养素缺失。不推荐含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果冻、罐装果汁、甜点心和其他含糖饮料。不推荐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补锌治疗:
由于急性腹泻时大便丢失锌增加、负锌平衡、组织锌减少,补锌治疗有助于改善腹泻患儿的临床预后,减少复发。推荐剂量为<6个月者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6个月者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共10—14 d。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 mg、葡萄糖酸锌140 mg。
益生菌治疗:
某些益生菌对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有效,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疗效显著,在疾病早期给予疗效更明显。布拉酵母菌、鼠李乳杆菌能缩短腹泻病程,减少住院时间。也可选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罗依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联合乳杆菌或嗜热链球菌以及酪酸杆菌等。
减少大便次数的药物:
可以选择减少大便次数的药物,如蒙脱石和消旋卡多曲等。蒙脱石治疗儿童急性水样腹泻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排便次数和量;用法和用量:<1岁患儿:3g/天,分2次,>l岁患儿:3g/次,3次/天。消旋卡多曲能明显缩短急性水样腹泻患儿的病程,在最初24小时内能明显地控制腹泻症状,减少2月龄以上儿童急性腹泻病程及频率;用法及用量:3月龄—10岁患儿,1.5 mg/kg,3次/天。
抗菌药物治疗:
对于病毒性腹泻,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而且抗菌药物的应用很可能会延长病程。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重度脱水、早产儿、免疫缺陷病以及有其他慢性潜在疾病的儿童,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秋季腹泻的预防:
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应用轮状病毒疫苗来预防,WHO策略咨询专家组推荐将婴儿轮状病毒疫苗纳入所有国家免疫计划中。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疫苗可用,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病例管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提倡母乳喂养、积极防治营养不良、合理应用抗生素、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先前感染过诺如病毒,同一个体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作者:宋红梅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 供稿:理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