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杨菊华
儿童是人口的最重要构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儿童期是人生启蒙与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智力开启、道德涵育、学识涵养、行为规范,直接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关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乎一个社会从人力资本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型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儿童福祉,致力改善儿童权益。中国儿童在营养健康、基础教育、社会福利、法律保护、人口发展等诸多方面继续取得巨大成就,很多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预定目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新起点、新征程中,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是进一步提升儿童整体身心健康素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儿童友好型环境建设已提上日程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取得了进一步的伟大成就。依托于政策指导性的儿童发展纲要,儿童发展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儿童发展的物质环境受到高度重视。体力活动是推动和维持儿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联系朋辈、融入社会重要渠道。校内体育活动较为丰富,常规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贯彻较好。在学校层面,多数学校都有早操、上午也有课间操;据调查,多数学校每周有1-2次的课外体育活动或体育活动课,主要包括体育兴趣班、体育社团、舞蹈课、形体课等多种形式,是丰富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层面,多数儿童还是能够正常参加学校的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以及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
儿童发展的精神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未成年人阅读得到普遍倡导,数字阅读成为重要途径。未成年人阅读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个重视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培养的民族,其国民整体素质也会相对提高。近年来,政府投入持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文教领域资金投入和居民支出双双逐年增加,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出版物市场潜力巨大,成为拉动和提升未成年人阅读力的有力保障,同时图书阅读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数字阅读也逐渐成为新型阅读途径。
儿童发展的网络环境受到高度关注。近年,儿童影视政策更加具有实操性和时代性,影视动漫创作艺术探索更加深入,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丰富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模式。2018年以来,教育部、中宣部、广电总局等多个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加强政策引领,明确主题教育目标;有关部门也在不断优化影视动漫质量,聚焦社会问题。电影主题多样:无论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还是关照儿童的日常生活的影片,艺术水准都有了较大提升。
二、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仍需科学规划与制度建设
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制约,儿童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以儿童为导向的环境营造速度落后于整体文化市场的兴盛之势,适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制度设置未能引起并跟上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新要求;专门为儿童打造的文娱产品量少质低,身体锻炼、拓展阅读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和持久有力的实行;儿童友好型、儿童导向型的整体社会环境刚刚开始营造,亟需奠下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环境基础。
青少年校内课外活动时间仍然较短,活动强度较弱,身体锻炼亟需有序指导。迄今,部分学校依旧忽视“体育”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针对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尚不明确,在时间分配上挤压体育课、课外锻炼和户外积极玩耍的时间,致使少儿身体活动水平严重不足;青少年自身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显著低于同时期欧美其它国家儿童青少年活跃度。课外体育活动及其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存在城乡差异。
儿童阅读的智力建设和行动指导不足,阅读率低、阅读面窄,农村地区差距尤为明显,与我国未成年人出版和销售市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反差较大。同时,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儿童课余阅读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需要推动实现“读书好”向“好读书”“读好书”的转变,提升阅读的整体效率和获益率。
儿童影视动漫“缺政策、缺人才、缺佳作、缺有效监管”的“四缺”困局,不利于儿童教育功能挖掘与稳步推进。国家扶持儿童影视创作的相关体制机制尚处于初建阶段,儿童影视产业发展孱弱,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边缘化倾向明显,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凤毛麟角,缺少具有深厚艺术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三、新时代儿童导向型和友好型社会环境建设方向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社会环境的营造需要高度重视儿童导向型和友好型的设计,针对儿童开发独具特色、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文化产品;帮助儿童形成“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生活”的健康生活和运动理念,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与社会风气,实现“读书好”向“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理念转变。
要优化儿童发展的物理环境。重视体育教育,完善儿童适量运动的制度设计,评估现有支持环境效用;全面推进每日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项目,切实培育终身锻炼意识,真正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念,强化“阳光体育”意识。更新社区健康器材和运动器械,尤其是加强农村地区的运动设施建设,缩小儿童运动环境的城乡差异。
要强化营造全民阅读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引导,针对不同年龄儿童,采取不同的阅读推广模式;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开设亲子阅读指导课程,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为家长提供指导,鼓励家长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拓展网络视听新媒体主阵地的作用,创新艺术内容与传播形式,激发少儿的观赏与学习兴趣。特别要重视在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开设阅读课程,培养读书种子;为农村的亲子阅读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定期举办亲子阅读分享会。
要深化以儿童为导向的文化产品建设。从财税支持、专业队伍建设、多主体合作、内容引领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补助和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产出。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短视频、直播等形态,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发挥影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监管手段,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引导规范,共同营造儿童安全健康的影视环境,为儿童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杨菊华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供稿:理事处)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