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匈牙利宋庆龄儿童友好基金会的邀请,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白捷率领中国青年学生代表团,一行25人于2002年8月18日至9月2日对匈牙利进行了友好访问。
在匈牙利期间,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匈牙利人民的热烈欢迎。8月20日是匈牙利的国庆日,代表团来到巴拉顿湖区的白城,游览了该市的街道、市容,参观了教堂、民俗博物馆、个体陶艺小作坊、私人驯马场,初步了解了匈牙利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代表团在巴拉涅亚省首府----佩奇参观访问时,受到了巴拉涅亚省副省长波拉•戈泽夫的亲切会见。波拉副省长说:他在匈牙利会见中国客人还是第一次。在匈牙利关于中国的信息很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说,他曾经访问过中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说他愿意与山东省、济南市缔结友好关系,广泛开展经济、文化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出访匈牙利,代表团还为匈牙利人民送上了精彩的中国文艺节目。参加我会访匈团的青年学生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都是校民乐队成员。在布达佩斯第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匈两国青年学生同台演出,切磋技艺,联欢交流。我青年学生不仅给匈牙利人民送上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他们还演唱了匈牙利歌曲,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匈牙利华文报刊《新导报》的记者采访了白捷团长,长篇报道了联欢活动。中国学生还访问了布达佩斯郊区阿尔伯德伊沙镇的一所艺术学校,观摩了舞蹈、管乐训练课,并与艺术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同台演出和联欢,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这场演出与联欢吸引了众多的当地群众,有效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阿镇镇长瓦茨卡斯.拉斯鲁先生观看了联欢演出,并与全团共进了晚餐。通过访问,我们感到:
一.匈牙利人民热爱生活,珍视历史与文化
从巴拉顿到布达佩斯,一路放眼望去,满目花红草绿;沿途所经村镇,街道整洁,屋舍精美。让人感到:匈牙利人民热爱生活,注重环境保护。这里城乡差别微小,很难分清那一幢幢精致的民居究竟是农舍还是别墅;所接触到的百姓,你也很难界定谁是来自农村,谁是来自城市,从神态上,你可以感到他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惬意的;从面容上,你可以看出他们是勤劳的、充满自信的。
与中国相比,匈牙利的国土面积不是那么大,历史也没有那么长。但匈牙利人民十分珍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他们古老的王宫,巍峨的教堂自然不必多说。就是一幢农舍,几间民房,稍加拾掇,配上旧时的家具和用品,就成了一个小博物馆,生动再现了当年的民居生活。阿尔伯德伊沙镇上的民居博物馆就是这样的博物馆,在院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接待了我们。如果不仔细看,真以为这是一户人家,那老妇人俨然就是一家之长。及至进屋细看,方知这是个民居博物馆,聚集在院里的男女老幼都是当地的村民,并非一家人。
二.匈牙利人民淳朴、热情,对中国充满友好
访匈期间,代表团始终生活在友好的氛围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尽管我们素不相识,都表现得十分友善、热忱。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巴拉顿葡萄园的地窖里品酒,还是在阿尔伯德伊沙镇居民小院喝茶,都能感受到匈牙利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浓厚情谊。
说到中匈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不能不为匈牙利宋庆龄儿童友好基金会会长、我们的老朋友乌德瓦里•卡博重写一笔。十三年来,卡博会长为开展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互访交流奔走操劳,不论是中国学生访问匈牙利,还是匈牙利儿童访问中国,卡博会长既是计划的制订者,又是计划的实施者,事必躬亲,十分辛苦。由于条件所限,尽管有些活动安排得差强人意,但他能够十三年坚持不间断地开展中匈民间交流,实属难能可贵,积极地促进了中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如巴拉涅亚省、阿尔伯德伊沙镇、罗兰中学欲与中国的省、市、学校建立交流渠道,都是卡博会长从中牵线搭桥的结果。许多匈牙利人正是通过他,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国。他的行为充分得到了我国驻匈牙利使馆的肯定和我会的支持。在两会工作会谈中,白捷团长希望卡博会长一如既往,把两国青年学生的交流互访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代表团一行在匈期间得到了我驻匈使馆的大力支持,赵希迪大使在官邸会见了全团,并与使馆工作人员一起观赏了访问团的演出。当熟悉的《茉莉花》乐曲响起时,赵大使激动地指挥全场和节而歌。赵大使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访问团抵离布达佩斯时,受到了使馆文化参赞尹亚利和工作人员在机场的迎送。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