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我的童年
大家都一样~
在孩提时代充满蝉鸣的暑期盛夏
最开心的事情里
恐怕都会有“看动漫”这个选项
边吃冰冰凉凉的大西瓜
边看形形色色的卡通人物
是独属于暑期生活的快乐密码
从第一部国漫《大闹画室》到百花齐放
从黑白笔墨的简单构图
到五颜六色的动画世界
从上古神话到科幻太空
国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和崛起
伴随着每一代人成长中最欢乐的时刻
今年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
为了致敬经典,更为了传承文化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
在暑期特别推出【国漫特辑】!
本期特别邀请到
周克勤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厂长
《猴子捞月》《葫芦兄弟》导演
凌纾
国家一级编剧、儿童文学作家
《邋遢大王奇遇记》《阿凡提的故事》编剧
童自荣
配音艺术家
《玩具总动员》《佐罗》配音
金城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漫伯乐
《漫友》《漫画世界》创始人
让大师带领孩子们了解中国动漫背后的故事
01 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群猴子用瓦盆捞月的故事活泼灵动
令人百看不厌
七个葫芦娃大战蛇精的故事
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你们知道吗?
一部10分钟的动画片子
大概需要画6000张原画
而这些在画纸上勾勒的线条
又是如何变成
有颜色、有性格、有动作、有声音的人物
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原厂长周克勤的讲述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
《猴子捞月》是怎么拍出来的
《葫芦娃》又有哪些幕后小故事
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
“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
这便是新时代国漫复兴一直在走
也将继续前行的漫长之路
02 好故事的核心永远是内涵
阿凡提和巴依老爷是从哪里来的?
邋遢大王里的小老鼠们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
动画片里让我们哭、让我们笑的故事
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所有这些人物和情节的背后
都离不开一群人
那就是用文字和语言
编织故事、讲述故事的编剧们
他们为什么可以构想出这些鲜活的角色?
他们为角色赋予各种细节的灵感是什么?
或许
正如国家一级编剧、儿童文学作家凌纾所说
艳丽的色彩
紧张的打斗
眼花缭乱的变化
以及神魔斗法都只是迷惑我们的眼睛
好故事的核心是内涵,内涵,永远是内涵
03 中国动画“好声音”
一部吸引我们的动画片
除了让眼睛愉悦的好画面外
一定还有让我们耳朵愉悦的好声音
配音的工作流程你知道吗?
同样的一句话可以配出多少种声音?
给真人和动画配音有什么不同?
又该如何保养天天发声的嗓子?
这些孩子们都好奇的答案
都会在本期中一一揭晓
除了“术”之法
配音艺术家童自荣更讲述了“道”之义
“哪怕是龙套,我也把他当作主要角色来配”
“痴迷”才能发出中国动画“好声音”
04 “小人书”的大智慧
三根头发,破旧的衣服,瘦瘦的身体
“三毛”这个形象开创了中国漫画的丰碑
奇异的世界、变幻的怪兽、精彩的打斗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也在一代代人中传承
从单格到多格
从黑白到彩色
连环画、小人书、公仔书
这些在遍地开花的中国漫画
在不断的传承、创新和改变中发展壮大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金城
讲述了“中国动漫的升级之路”
如果说有情怀才能出好作品
那在一个个漫画形象背后
乐观、坚强、热爱和勇敢
便是精神动力的源泉所在
动画片
不只是动起来的人物、丰富起来的色彩
更是活起来的人格和充满趣味的人生
让孩子们在动画中发现真善美的种子
在生活中传播真善美的力量
锁定《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
找寻最原始最本真的快乐答案!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
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共同打造的
一档面向青少年的公益项目
连接科学家、艺术家、时代楷模等
为青少年讲科学故事
谈艺术文化、分享成长经历
树立正向、多元的人生榜样
激发他们对不同领域的兴趣和向往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
扫码看全9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