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图
第十七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03 20:2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12月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格”为主题。来自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四川、广东、陕西等14个省市的教育、民政、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代表通过视频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交流和研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井顿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向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出席开幕并致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喜明主持开幕式,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权益保护处二级调研员宗兆盾参加有关活动。

  井顿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深情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他期望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青少年儿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井顿泉指出,人格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构架,健康人格能使人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快乐,有利于个体发展、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在未成年人成长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影响意义深远。《国务院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对加强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积极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今后,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把握时代性主题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和丰富青少年生命教育系列公益活动内容和形式,为促进生命教育事业持续、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孙向红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提升青少年健康发展能力,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今年论坛以“生命教育与健康人格”为主题,对塑造青少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提升青少年健康发展很有现实意义。

  窦瑞刚表示,“关爱青少年成长”是腾讯公益基金会的核心宗旨之一, 希望能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一起,依托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服务等领域,开展更多的公益项目合作,一起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刘正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主任段蕾蕾分别发表了《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新儿纲”与儿童伤害预防》的主题演讲。

  在2021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中,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首批10所试点学校代表,围绕本年度工作任务,就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创新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互动交流环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专家组成员就试点学校提出的专业知识、具体实操、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为今后工作切实增强了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

  本次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协办。

  (供稿 培训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