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8月9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试点学校研讨会。来自安徽、江西、陕西等8省10所参加“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试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代表聚焦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井顿泉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井顿泉表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之际,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试点学校共同开展关爱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参与相关工作的机构和学校秉承宋庆龄先生“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方针,推动相关学校试点工作走深做实,力争将试点工作形成务实可行、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成果。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所研究员、教授刘正奎以《关注农村儿童心灵成长,共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报告主题详细介绍了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相关内容;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中心学校张建军校长、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横岭志强希望学校刘爱军副校长、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九年制学校汪道君校长等10所试点学校代表分别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不同视角介绍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和参与试点工作的期待;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项目专家组成员根据试点学校提出比较集中的建议和意见,现场围绕“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疏解”“试点学校需求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心理测评量表使用的若干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获得试点学校代表们积极肯定。
为加强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帮助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暑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联合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共同发布《暑期防溺水安全“不放假”》行动倡议,倡议每一位家长和儿童都行动起来保护每一位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10所试点学校作为首批学校积极响应,并呼吁更多的学校家庭参与倡议,共同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喜明主持研讨会、副主任曹红在会上发言,项目组相关同志参加。
(供稿 培训交流中心)
链接一
首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试点学校名单
(试验时间:2020年至2022年)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志成双语学校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中心学校
甘肃省舟曲县第一中学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鹏达学校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光明学校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团林小学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横岭志强希望学校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九年制学校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初级中学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九年制学校
注:按首字母顺序排
链接二
暑期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行动倡议书
溺水是我国1-14岁儿童的首位致死原因,特别是暑假期间,天气炎热,水上活动增加,家庭缺少监管,儿童溺水事件频频发生,江河、湖泊、池塘、水库、大海、泳池甚至家中都可能发生儿童溺水。事实上,一系列干预措施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儿童溺水,每一起儿童溺水事件都不应该发生。正值暑期和雨季来临之际,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宋庆龄基金培训交流中心共同向广大的儿童和家长们发出倡议,倡议每一位家长和儿童都行动起来,践行“暑期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保护每一位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
倡议行动一 “识危险”行动
家长和儿童一起认识、找出家中、家周围、儿童易去玩耍地区可能发生溺水的危险环境和危险地点,制定《家庭溺水危险环境清单》和《户外溺水危险地点清单》。
亲子学习知识点:
防溺水无侥幸。溺水发生是快速又突然,2分钟就可能发生窒息,4-6分钟就可能发生溺亡。只要是有积水的地方,就可能会发生儿童溺水,3厘米深的水就可能导致幼童溺亡。即使是会游泳,但如果缺乏有效看护或在不安全的地方游泳,也可能发生儿童溺水。
会识别溺水发生的高危场景。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例如室内脸盆、水缸及浴池等;5—9岁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化粪池、石灰池、建筑工地坑洼积水也是溺水高危地区。管理不规范的泳池和戏水场所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地点。
水面看似平静,水下可能有暗流或旋涡;水面看似很浅,水下可能有泥沼或有深坑;水面看似清澈,水底可能有水草和岩石;水温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低;岸边无防护,玩耍易落水。
倡议行动二 “除危险”行动
家长对《家庭溺水危险环境清单》中的危险源进行改造,儿童对《户外溺水危险地点清单》进行“不擅自或结伴前往”的承诺。
亲子学习知识点:
加盖子。家中水缸、水桶等蓄水容器应加盖,卫生间坐便器应及时盖好、不用时应关上卫生间门,家周围有水井等应加盖、或为水井安装水泵等封闭取水。
速清空。澡盆、浴缸、水盆、洗衣机中的水在使用完后应立即倾倒干净。
安围栏。小区、社区内的景观水域应加有围栏,并且围栏应确保儿童不能穿过或者攀爬。
装门栏。家有幼童且家周围有池塘、小溪等自然水体,应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门安装栅栏。
倡议行动三 “保安全”行动
家长实行“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的防溺水有效看护行动;
少年儿童实行“不在无家长带领下去游泳或玩水、不去没有保护措施和救生员的任何地方游泳或玩水、不实施下水营救和与他人手拉手营救”的防溺水“三不”行动;
家长和儿童一起选择安全的戏水、游泳场所,学习水上安全技能,互相监督实行防溺水的安全行为。
亲子学习知识点:
重视少年儿童监护人的看护职责。任何时候家长都是儿童看护的第一责任人,任何防溺水措施都不能代替家长的有效看护;家长如无法看护,需委托其他成年人进行有效看护,不可交由未成年人;如果有多人一起看护或者陪伴儿童时,看护人之间需指定具体由谁负责谁。
增强水上安全技能和意识。建议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会学龄儿童基本的游泳和水上安全技能。安全的游泳或戏水场所应具备开放的资质、有监管员、救生员、有游泳须知标示,儿童应在成人的看护下在场所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游泳或戏水,水上活动如需使用漂浮装置,应使用专业漂浮装置。乘船等水上活动时,应全程正确的穿戴救生衣。遇到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不要去水边或进行水上活动。
溺水自救技巧。若溺水,要保持镇静,屏主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尽可能使头部后仰,口鼻部露出水面呼吸。注意抓住水中漂浮物。当救援者出现时,不要惊慌抓抱救援者,而是要听从救援者指挥。
安全营救“叫叫伸抛法”。第一个“叫”是大声呼救;第二个“叫”是拨打110/120报警;“伸”是如果有竹竿,将竹竿伸过去,要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位置;“抛”是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溺水现场急救措施。溺水者就上岸后应先检查是否有呼吸与心跳,清除口中的淤泥与杂草;如无呼吸心跳,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如果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身,便于及时清除呕吐物。不要进行任何控水或倾倒体内积水的做法。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中国宋庆龄基金培训交流中心
2021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