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事业>公益资讯
不负韶华 奋发图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受助学子侧记
发布时间:2022-06-25 19:49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也进入第20个年头。二十载春秋,在爱与温暖的陪伴下,一批又一批受助学子,不负韶华,奋发图强,肩负起青春使命,走向祖国建设的第一线。

  六月是高考季,也是毕业季。不久后,新一届同学将步入大学校园,又一批青年学子也将离开象牙塔,奔赴他们的下一场山海。“临行”前,让我们一起听听“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的师兄师姐们,讲述他们的经历与成长。 

传递志愿精神 在奉献中张扬青春

李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受到公益助学精神的影响,我对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充满热爱。从参与学校迎新志愿活动、“暖春行动”公益活动、庆三八系列活动,到参加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志愿服务、中国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今年,我还有幸在冬奥会举办期间,作为一名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为2022北京新闻中心提供志愿服务。因为公益的力量,带给我积累与收获,让我成长,激励着我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心。在当下疫情期间,我也在学校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希望为校园防疫工作尽一份力量。

  我一定会在基金会的推动下用祖国给予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我相信,我的青春,会在奉献中充实,我的理想,会在追求中闪烁光芒。 

赓续红色基因 积极担当作为

金美希 中国传媒大学

  2021年,我参加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高校青年“红色之旅”活动。如今“红色之旅”活动已过去一年时间,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却很深远。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宋庆龄先生终生秉持“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崇高信念;感受到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在逆境中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也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给予了我强大的精神动力。

  宋庆龄先生曾说过,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回顾过去,追忆继承先辈的智慧与精神,是为了让我们在崭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22年,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正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从现在开始,我要以革命先辈为标尺,用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祖国和社会,在实践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发挥光和热,努力成长为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让青春在奋斗中 绽放绚丽之花

道吉吉 西南民族大学

  很幸运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也很幸运能够获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海油助学基金的帮助。我来自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牧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亲戚朋友曾经劝我母亲,让我放弃读书,回家放牛。庆幸的是,国家、学校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对我的资助,消除了母亲对我学费的担忧,解决了我在校学习的经济压力,让我有更加坚定的决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四年间,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今年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也获得了四川省优秀本科毕业生的荣誉。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服务同学,尽我所能传递公益助人的精神。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我深切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生逢盛世,我们更应当肩负时代重任,常怀感恩之心。未来我一定会继续努力,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为远山播种青春微光

黄景聪 西安交通大学

点击播放视频

  2013年,我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就读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期间我有幸获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资助,并开展了主题为“互联网+扶贫”的公益实践活动。那次活动中,我走进铜川照金革命老区,帮助当地村民营销推广农特产品——绿壳鸡蛋。这次活动不仅实实在在帮村民获得了收入,得到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海油助学基金公益实践项目一等奖的成绩,难忘的经历更令我备受触动,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为乡村地区奉献一份力量。毕业季找工作的时候,我面对手中的几份企业录用通知,也曾迷茫过。当了解选调生会到基层时,我终于确认了我奉献乡村的方向,光荣地成为了祖国西南边境小乡镇的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如何让更多刚脱贫的群众走上振兴发展的道路,既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更多接受了优质教育的人们来共同参与乡村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知道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社会各界曾经给予我的力量,为这个远山里的乡镇发挥光与热。

  (供稿 基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