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际交流>交往传真
2022年中日青年“志愿精神”主题交流活动 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3-25 21:04

  3月23日、25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日中友好会馆主办,以“志愿精神”为主题的2022年线上中日青年交流活动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这是本次中日青年系列交流活动的第三场,中日青年大学生及志愿者60余人参加活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合作交流部副部长李晓峰致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合作交流部副部长李晓峰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中日青年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国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参加第一场交流活动的中方志愿者们把从会上交流到的经验应用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中友好会馆事务局长荻原芽女士致辞

  日中友好会馆事务局长荻原芽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中日青年交流活动让疫情中的日中两国同一领域的青年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在线交流,加深理解,促进了日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够通过彼此的活动内容和感想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并且把宝贵经验运用到今后的活动当中。

  日本横滨市青少年培育中心中心长富冈克之介绍了横滨市青少年养育中心及所举办的志愿者活动。富冈先生表示,通过参与志愿活动,青少年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获得提升:一是通过与不同学校、年龄段和价值观的人交往,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二是能够获得除了家长和老师以外的第三者认可的机会;三是在社会中发现值得信任的伙伴和成人,学会向别人寻求帮助;四是有利于之后成长为一个关心社会的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生活好课堂”文化公益品牌创办人李向显分享了开展关爱儿童志愿服务的相关情况。通过开展“北京市东城区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对处于“困境家庭”的孩子给予关心和支持;开展“做个国际范儿的文明小使者”项目,组织动员社区专业人士开展儿童礼仪养成志愿服务;开展“社区小记者团寻找家风故事”项目,招募组建小记者队伍,在经过赋能培训后采写、传播家风故事,用志愿服务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促进少年儿童社会角色的形成;开展“我为家人做顿饭”项目,让青少年在劳动付出中学会换位思考。

  随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的24名中国大学生和来自日本福祉大学、神田外语大学等高校的18名日本大学生分5组展开交流讨论,气氛热烈。大家重点围绕自身的志愿活动内容及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喜悦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在总结发言环节,首都师范大学青年周芯如表示,中日青年们虽然有不同形式的志愿活动,但收获是相同的,那就是与小朋友成为朋友,这是最重要的。日本福祉大学青年表示,中国发达地区的青年通过线上方式帮助边远地区的孩子扩大视野,发现新世界,从而改变人生,这一点让他印象深刻。中日青年都认为,两国虽然文化不同,但是通过志愿活动,大家都能从真诚的反馈中获得生命的原动力,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交流结束时,双方青年挥手致意、依依惜别,脸上灿烂、动人的笑容从瞬间定格为永恒。

  3月25日,日本福祉大学社会福祉学部教授野尻紀恵做了“志愿精神、对志愿活动的理解与日本的实践概况”的主题讲座,并回答了中日青年志愿者的问题。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任海峰出席活动。

  背景介绍:

  2022年1至3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日中友好会馆主办中日青年交流活动,聚焦“体育文化”“环境保护”和“志愿精神”3个主题共举办6次线上交流活动,两国共计200余名青年志愿者陆续参加活动。

(供稿 国际合作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