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未来讲堂·非凡十年
未来讲堂|探秘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
发布时间:2022-08-23 09:23

百年,坚忍无畏,改天换地;

十年,开拓创新,成就非凡;

问江山何以壮美如画卷?

民族梦想,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讲述:田洪涛 提问:郝唐卓然

点击收听

  A

  2022年7月30日,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馆,同一天,位于西安、杭州、广州的分馆同步开馆。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一个被称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国家文化殿堂。

  Q

  老师,我去过图书馆、博物馆,也知道文化馆、档案馆,究竟什么是版本馆呢?

  A

  哈哈,这要从什么是“版本”说起。书籍有不同的版本,影视作品、软件等也有不同的“版本”。其实,同一类东西在不同的载体上,表现出的不同样子,都可以称为“版本”。比如说中华版本,就可以理解成古今中外、一切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包括古籍、青铜器、报刊杂志、钱币、邮票、你爱听的音乐光盘,甚至健康码的第一行代码等等,都可以是版本资源,它们就像“种子”,记录着历史和文明的进程。

  而国家版本馆,就是存放和保管这些“种子”的“库房”,相当于中华文明种子的“基因库”。所以,比起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版本馆具有更多的功能,它既是国家版本的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也是国家出版信息管理中心。最重要的是,它肩负传承悠久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使命。

  Q

  老师,国家版本馆里一定有很多的宝物吧?

  A

  你说的很对。国家版本馆目前入藏各类版本累计2165万余件,分别保存在中央总馆和三个分馆里,这四个馆仅建筑面积之和,就达到了37.94万平方米,比53个足球场还要大。里面的镇馆之宝之一《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听上去有点拗口,但它的来头可真不小。它是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印于13世纪,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展品之一,它的存在,证明是我们中国发明了活字印刷。再比如,国家版本馆的总馆里保存着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文物“何尊”,上面刻有“宅兹中国”的铭文,尽管与现今我们所说的“中国”二字,含义可能不同,但它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实物记录。

  类似这样的珍贵中华版本,还有无数件,都被国家版本馆妥善地保存。在中央总馆的西宕口壁上,藏有一个长达800米的洞库,洞就是洞穴的洞,库是仓库的库。洞库分为12个独立库区,其中7个洞库收藏着各种镇馆之宝。而在广州分馆,库房更是做到了恒温恒湿,温度控制在8—12度,湿度是40—65%,达到最新的国际标准。

  Q

  国家版本馆的规模可真大呀,可是老师,这么多的珍贵的藏品是哪里来的呢?

  A

  建成国家版本馆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为了征集到扎实而丰富的馆藏,以国家为主导,各行业各单位、民间收藏机构甚至家庭、个人都贡献了力量。最终通过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挂牌收编、移交、复制、出借等多种方式,征集到现在的藏品。其中有不少版本,来自社会捐赠。不同的捐赠者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了相同的捐赠的原因:他们希望自己的藏品在国家版本馆里,不仅能得到妥善地保护,更能借助这个大平台向更多人展示,从而更好地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确实,文化瑰宝如果只是深藏不露,就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文明要“流动”起来,影响更多的人,传承下去,滋润更多代人,才具有活力,这也是国家版本馆存在的意义。

  Q

  老师,听了您的讲述,好想去国家版本馆里看一看呀。

  A

  当然可以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对外开放,可以预约参观。四处馆址依山而建,各具特色。其中总馆位于北京燕山,整体建筑体现大国风貌;西安分馆南倚秦岭,北望渭川,建筑风格体现的是汉唐雄风;杭州分馆位于浙江杭州良渚,颇有江南园林的神韵;而广州分馆在凤凰山麓、流溪河畔,富有岭南文化特色。这样的选址设计,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融洽,更暗含着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而四处馆址所在的城市,都是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名城,分别位于祖国的东西南北,以这四座城市为支点,可以织成一张辐射全国的版本收藏网,也可以确保中华版本免遭灾害受损,流传后世,造福人类。

 

讲述:田洪涛

  影视纪录片、专题片专职解说员,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曾为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电视连续剧《日落紫禁城》中珍妃等多部影视剧人物配音。小说广播剧演播作品:《风过耳》《新结婚时代》《成长》《一个女人的史诗》《妈阁是座城》等。

 

提问:郝唐卓然(16岁)

 

 

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主创人员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陈爱民 王秋 孙巍

统筹:胡银芳 高建荣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闫蕊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张宝玉 权敬 吴雪婷

音频制作:闫乔锋

视频制作:龙又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司雯

联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广联合会

 

新华网

 

中国有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