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坚忍无畏,改天换地;
十年,开拓创新,成就非凡;
问江山何以壮美如画卷?
民族梦想,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讲述:闻佳 提问:李菲淼
A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雪龙号”。同学们,你们知道“雪龙号”是什么吗?
Q
老师,我知道,“雪龙号”是我们国家的科学考察船。今年4月底,我国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刚刚联合完成南极科考任务,返回上海呢!
A
是的。这已经是我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也是“双龙”第三次联袂探访南极。两艘船先后在2021年11月从上海出发,到2022年4月返回上海,“出差”了近半年,行程3万多海里,在南极不同区域开展了大气成分、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科学调查工作,执行了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污染物的监测任务,并且对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进行越冬人员的轮换及物资补给,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雪龙号”要在冬天去南极考察呢?那不是更冷吗?
Q
老师,我们地理课学过,南极洲处在南半球,在北半球是冬天时,南半球正好是夏天,也是南极洲温度最高的季节,而且南极洲处于极昼,有利于科学考察。
老师,我还从地理课上知道,南极洲特别寒冷,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5摄氏度,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大陆冰川延伸到海上,又形成了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都漂浮着冰山。我们的科考船是怎么突破重重阻碍登陆南极的呢?
A
嗯,看来你的地理课学得不错呀!这就要看我们的两条超级厉害的“龙船”啦!我们的“雪龙号”是由1993年从国外进口的一艘破冰船改造而成的。它的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多项纪录。而“雪龙2号”更值得我们好好介绍,它是我们国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2019年7月交付使用。
我们的“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能够在厚度1.5米的冰加上0.2米积雪中连续破冰航行,可以实现原地360°自由转动,还能突破极区20米的当年冰冰脊,超级强劲!“雪龙2号”还装备了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它还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能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科技感满满!它还搭载了一架“雪鹰301”直升机,一旦遇到特别密集的浮冰,可以出动直升机侦查探冰,也可以承担科考队员接送、货物吊运、空中救援、野外考察等任务,功能多多呀!
Q
太棒了!必须给我们的科研人员和科考队员点一个大大的赞!老师,我想知道,科考队员和船员们在船上怎么生活呀?
A
“雪龙2号”上一般有40名船员和50名科考队员。船上设有食堂、健身房、图书室、理发室等生活区域。除了日常紧张的科考工作,考察队还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快乐地度过漫长的海上航行时间。船上有好多好多的“守则”,比如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船上居住舱外严禁吸烟;还有,要节约用水,原因就不言而喻啦。
Q
嗯,这些守则我们在陆地上也应该遵守。谢谢老师!
讲述:闻佳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中广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有声阅读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全国广播剧最佳女演员。
提问:李菲淼(10岁)
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主创人员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陈爱民 王秋 孙巍
统筹:胡银芳 高建荣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闫蕊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张宝玉 权敬 吴雪婷
音频制作:闫乔锋
视频制作:龙又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司雯
联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广联合会
新华网
中国有声阅读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