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坚忍无畏,改天换地;
十年,开拓创新,成就非凡;
问江山何以壮美如画卷?
民族梦想,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讲述:瞿弦和 提问:刘亦哲
A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在1992年就制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如今,已基本完成前期的任务,成功研制和发射了13艘“神舟”载人飞船、2座“天宫”空间实验室和1艘“天舟”货运飞船,掌握了太空行走、交会对接、在轨加注和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并将13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最近这次的航天员乘组包括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他们乘坐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去年10月16日发射,计划在太空驻留6个月以后返回,也就是今年的4月返回地球,目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设备正常,返回舱已准备就绪。
“神舟十三号”在“神舟十二号”的基础上完成了20多项在轨科学实验。这些实验一方面围绕航天员健康监测新技术,另一方面围绕着科学新知识新发现,第三方面围绕数据积累,完成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包括宇航员出舱等活动。
空间站的太空失重环境,为人类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依托中国空间站,我国在“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期间,首次建立了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利用这样的体系和培养模型,科研工作者完成了几项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实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还专门在太空为北京冬奥会送来祝福,一起为冬奥会奥运健儿们加油喝彩!预祝运动员们勇夺桂冠、为国争光!
今年4月“神舟十三号”回家以后,我国将对空间站整个关键技术验证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果满足要求后,就转入建造阶段啦!
Q
老师,我们学校去年和今年组织了两次观看“天宫课堂”的活动,您能帮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次“天宫课堂”吗?
A
好啊!“天宫课堂”第一次授课是在2013年6月20日。那时候啊,“神舟十号”的航天员中也有王亚平,她在航天员聂海胜和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并进行了天地互动交流。从此之后,“天宫课堂”开始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一个国家品牌。随着“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天宫”空间站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天宫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接连于2021年12月和今年3月两度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又成为循循善诱的科学课教师啦!他们在九天之上向全球观众演示了一批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并揭示了背后的科学道理,可以说激发了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科普事业也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样的镜头吧?在太空环境里抛出去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没有沿抛物线方向下坠、落下,而是沿着直线做匀速运动,和地面完全不一样。这是不是很有趣啊?他们还做了这样的试验,一种过饱和溶液被从袋子中沿着短管挤出,在短管端形成液体球,而后悬浮在空中,被一条短棒一碰,液体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很快通体“结冰”,成为一个“冰球”。还有在两块小塑料板上分别挤上一些水,形成了两个小水球,而后被轻轻靠近,两个小水球就融为一体并在塑料板间形成一个数厘米长的液体小“桥”。在太空环境下,植物油与水在小瓶中交融混合后却不能自己分离开,而用绳子拴住一端,再用手臂甩上一阵后,水和油就成功分离了……可以说“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啊!
这三次“天宫课堂”许多镜头扣人心弦,很多瞬间令同学们思考和回味。这些空间站在微重力环境下所展示的现象,与在地面上所看到的差异如此之大,完全超越了日常的经验和感知,是不是引起了你们的兴趣啊!
Q
老师,您说我们国家的空间站任务规划分三个阶段,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建造完成啊?
A
大家知道,做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建造空间站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空间站的建设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包括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目前,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基本完成,为后续在轨组装和建造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现在已经进入建造阶段。今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根据任务安排,这个阶段将依次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共6艘航天器。今年就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目前,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相关的任务训练。
同学们,今年我国将呈现出“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首次航天员驻留达6个月,首次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你们期待吗?
讲述:瞿弦和
国家一级演员,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顾问),现为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主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十一届委员。中国十大演播家之一,曾获首届中国话剧金狮表演奖,文化部优秀话剧工作者称号。主演话剧几十部,多次为国家大型晚会担任主持人。
提问:刘亦哲(10岁)
非凡十年·我们的新时代
主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新华网
承办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主创人员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陈爱民 王秋 孙巍
统筹:胡银芳 高建荣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闫蕊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张宝玉 权敬 吴雪婷
音频制作:闫乔锋
视频制作:龙又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司雯
联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中广联合会
新华网
中国有声阅读
机构动态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