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香港青少年民俗摄影获奖作品线上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1月24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创价学会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联合主办,华侨大学、北京清华附中和重庆市璧山中学校协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和中国旅游报社承办的2020年“我的民俗相册——两岸暨香港青少年民俗摄影获奖作品线上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行。颁奖典礼以北京为主会场,台湾、香港、重庆、厦门等多地设线上分会场,各主办、协办、承办单位代表、两岸暨香港学生代表近百人以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参与活动。
台湾创价学会执行长林廷锋通过视频方式在活动上致辞
台湾创价学会执行长林廷锋在颁奖典礼致辞中表示,青年学子们为了此次活动,率先亲近了各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除了加深自己对文化的理解认同,更从交流中求同存异,开拓视野,连结起彼此的心。他祈愿此次疫情早日落幕,今后能持续透过文化架桥,给予更多青年学子交流的机会,去飞跃、去成长、去建立友情,去开创和平。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副会长余昭科(中)通过视频方式在活动上致辞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副会长余昭科表示,活动在全体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得以成功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对“我的民俗相册”项目给予很高的评价,被选为五个优秀项目之一向全国推介。他呼吁两岸暨香港青少年一起坚持不懈,努力为推动民俗文化作出更大的成绩!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出席活动并致辞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港澳台事务部部长陈爱民表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直致力于积极搭建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平台,“我的民俗相册”活动已逐渐发展为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互相了解的品牌项目。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宋庆龄精神,举办更多有创意、有深度的交流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交流交往和健康成长。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副校长张晓宁出席活动并为孩子们送上鼓励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校长廖万华(中)通过视频方式为孩子们送上鼓励
华侨大学学生处处长陈捷通过视频方式为孩子们送上鼓励
各地学生代表汇报了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与收获,北京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副校长张晓宁、重庆市璧山中学校校长廖万华、华侨大学学生处处长陈捷作了点评并给予同学们鼓励。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领会到了中华文化“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丰富多彩,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时代新人,未来更应走近民俗文化、传播文化精髓,不断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
同学们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出席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通过云端向各地展示了同学们的摄影参赛作品。根据网友投票和专家学者打分,活动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以及网络“民俗达人”奖若干名并现场揭晓(获奖名单附后)。北京清华附中的李权鑫同学和香港慕光英文书院的陈怡乐同学荣获此次活动的一等奖。李权鑫现场连线陈怡乐,一同分享了他们的获奖感受。
活动现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名誉会长陈伟佳、会长梁超然,中国旅游报社策划总监班若川,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杨剑飞等出席了颁奖典礼。
背景介绍
自2016年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两岸暨港澳有关机构,发起“我的民俗相册”系列活动先后组织300余名青少年走进陕西、北京、福建等地,开展包括参访交流、摄影作品总决选及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在“用镜头体验和记录民俗”的宗旨下,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以“一对一”结对方式深度交流,增进相互间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年来,“我的民俗相册”活动已经成为两岸暨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
民俗摄影作品获奖名单
一等奖
李权鑫、陈怡乐《古建筑》
二等奖
高一嘉、卢思桦《冬日暖阳》
胡景益、周琪姗、刘家呈《舌尖碰撞》
三等奖
张家源、周隆鑫、唐心悦《舌尖上的两岸》
林雨溦、徐沛璇《闽台文化之线的记忆》
陈芯蔚、柯怡如《中国圆》
优秀奖
王豫洁《民俗传承人--他们与我们》
曹文馨《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与独韵》
殷昊《传承》
石璇《传承中的“烟筒箍”》
余沛辰《穿越》
张小芬《雪糕车》
林雨溦《布偶世界》
唐心悦《美食之源》
邱诠颖《院》
王艺颖《闽味》
何皓晴《货柜码头》
范毅轩《恢宏大气之午门全景》
全网民俗达人奖
刘文翰《某一天》
寇洋鸣《匠心》
柯碧惠《漳州木偶雕刻》
林少晶《挂线面》
刘烨《广灵剪纸》
李呐《晒秋》
(供稿 港澳台事务部)
机构动态 | 更多>> |